小说九九 > 妃临九天 卷一·重生改命数(下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白天 黑夜

第 2 页

 

  “四哥哥暗示老太爷,屋里丫头有不安分的心思。”黎育莘在她耳边悄声道。

  黎育清听了失笑,这可真是好借口呢,两个有为的大好青年,若是让那些个低三下四的丫头们给勾了心志,沉溺美色、败坏前程,可就枉费老太爷一番苦心了呐。

  见两人笑得欢,黎育岷瞪黎育莘一眼,这种话能在小丫头面前说吗,他这个哥哥是怎么当的?

  别开眼,黎育岷拿起桌上的茶水品尝,这茶沫潼子和他屋里的一模一样,苦涩又难以入口,但看着两兄妹喜孜孜地吃着喝着聊着,好像手中捧着的是什么珍馔美味,他抿唇,满脸不悦,无知的人容易快乐,指的就是他们这种傻瓜。

  黎育莘、黎育清不介意他的臭脸,又是添茶又是说笑,小小的屋子充满笑声,屋里没有炭火可烧,却温暖得教人不舍离开,渐渐地,黎育岷微微弯了两道眉……

  齐靳审视黎正修的表情,他知道,他绝对会答应。

  老太爷当然会答应,这么好的事,谁会往外推?只是……这件事情背后有何深意?

  他的视线凝结在齐镛身上。

  齐镛向老太爷提出,想认黎育清为义妹,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,让老太爷不得不再三思量。

  育凤和育蔷两个孙女闹出来的事,他一回到府里,妻子就派郑嬷嬷来对自己说清楚,为不惹三皇子不快,妻子还狠狠地处置了育凤母女。

  他不反对妻子的做法,她们确实超过了,竟把三皇子当成傻瓜,耍点小计策便想要人家乖乖就范?

  这些天观察下来,这位三皇子可不是能糊弄的,所以这个提议是为了向自己表明,他对黎家姑娘不感兴趣,企图杜绝黎家想要联姻的念头?抑或是……提醒自己,他不喜被人算计?

  如果是后者……那么,黎家的确将三皇子惹毛了。

  沉吟须臾,老太爷决定开门见山,把话挑明。

  “黎家丫头冒犯三皇子之事,老夫回府后己经听说,为此,府里处置了几个丫头,还望三皇子大人大量,别与那些个小丫头计较。”

  “黎太傅这说的是什么话,一码归一码,认义妹是一回事,五姑娘之事又是另一回事,何况那妆本皇子并未放在心上,哪来的计较?”齐镛笑得爽朗,眼底满是诚意,他的确没记恨,黎太傅说的对,不过是些没长脑子的小丫头罢了。

  “既然如此,三皇子怎会看上育清这丫头?”黎太傅不肯轻易松口,即使他心里早己万般赞同。

  “不知道黎太傅还记不记得六公主?”

  六公主是齐镛的同母妹妹,年纪与黎育清一般大,可惜前两年沉痫不治,太医们束手无策,拖了几个月便与世长辞。

  “六公主聪慧活泼,老夫有所耳闻。”

  “琬清是父皇和母妃的掌上明珠,一双眼睛水灵灵的,煞是惹人心疼,本皇子见着八姑娘,发觉她与琬清有几分相似,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,她让我想起琬清,便起了认亲的心思。何况在园中相遇,八姑娘聪敏活泼、天真烂漫,无分毫矫揉造作,更是合了本皇子的心意。”

  齐靳还是一脸的冰山,只不过眼底池漏出两分揶揄。

  齐镛在说谎,他最大的目的不过是要逼黎育清喊他一声镛哥哥罢了,这人不服输,黎育清坚持不喊他镛哥哥,便让小心眼男人记挂上心。

  当然,齐靳不否认,齐镛此举也有拢络黎太傅之意。

  若认亲之事传到宫里……谁不知道皇帝对黎太傅有多倚重,齐镛的母亲德贵妃定会大力促成此事,而皇上必也欣然乐见。

  这些年,所有皇子都卯足全力在皇帝跟前表现自己,这样一件简简单单却又百益无一害之事,齐锖怎会放过?

  “育清与六公主有几分神似?”老太爷半信半疑,天底下有这样巧合之事?

  “待日后黎太傅返京,带着八姑娘进宫见见父皇和母妃,本皇子相信,他们看见八姑娘定会激动不己,若黎太傅答应此事,我立即修书回京,向父皇禀告。”

  三皇子并非要私下认亲,而是要将事情搬到皇帝跟前?他这可是卖黎家一个天大地大的面子呐,若皇帝、德贵妃真心喜欢八丫头……

  老太爷沉吟不语,但狡猾的齐镛和善辨人心的齐靳早将老狐狸的心看得透澈,这样的好事不管是落到谁头上都会欣然接受,何况是他?

  第十章 御封怀恩公主(2)

  在黎府受教这些日子,黎太傅的本事再不必多着墨,最厉害的是,他对朝堂动向的观察之灵敏,便是日日上朝的百官也不见得比他清楚,在他的指导下,齐靳、齐镛受益良多不说,他们早己收起当日进黎府的轻视,认认真真向黎太傅请益

  人是这样的,你示我三分好,吾便还你五分善,眼前虽不能说结党挂勾,但凭借着皇帝的看重,此番回去,齐镛定能受到皇帝重用,而有齐镛在宫里时刻提醒着皇上黎太傅的好处,怕是他东山再起的时刻不远矣。

  这次起复,老太爷有野心,定要将康家重重压在脚下。

  康家是皇后的娘家,当年康家牺牲数十条人命才护持皇帝坐上龙椅,这份恩情,皇帝不能忘也不敢忘。

  然今日朝堂上,康家仗着当年恩情,逐渐扩张势力,康党盘根错节,拥护者众,往往皇帝想推行新政令,只要康老太爷摇头,便没有朝臣敢点头,此事己在皇帝心底留下阴影。

  几年前,老太爷心知肚明,自己的实力万万不能与康家相比,因此留下一句“千载勋名身外影,百岁荣辱镜中花”便退出朝堂,成就他清高名声。

  他对满朝臣官道:“不为得之而喜,不因失之而悲,有繁华时且看繁华,无繁华时开眼见明、闭眼见心。”奠定了自己在朝臣心中的清流地位。

  那时的自己与康家对峙,无半分胜算,况且一招算错满盘皆输,他不想因为自己,毁了黎家百年基业。

  于是他选择淡出朝廷,却也因为留下的好名声,以至于朝中大臣有任何问题,都会想办法求助到自己门下。

  他不遗余力的悉心指点,深得人缘,在朝堂中建立了一股无人知晓的隐藏势力,而今皇帝想起自己,派来三皇子,是因为对康家的居功自恃,渐渐感到无法忍耐了吧?

  他浅哂,对齐镛说道:“八丫头能得三皇子眼缘,那是再好不过的,老夫哪有不允之理。”

  “多谢黎太傅成全。”齐镛挑了挑眉。赢了,这丫头再不想喊镛哥哥也不成了。

  “来人啊,”老太爷扬声叫唤,守在外头的小厮走进厘里听令。“去请八姑娘过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小厮领命而去。

  在黎育清未至墨堂之前,他们又聊了大齐几个邻邦。

  老太爷说:“周国蠢蠢欲动,经过几年休养,粮仓富足,朝堂上有一派人马主战,希望能够得夺得大齐的汶州地界,如今老皇帝在位,还能镇压得下,倘若新帝登基,情势定会翻改……”

  齐靳道:“皇上有意派人和亲,但周国至今未传来讯息。”

  齐镛说:“能用和亲解决是好事,就怕赔了夫人又折兵。”

  二人聊得正欢,小厮来报,八姑娘到了。

  黎育清进屋,这才发现齐靳、齐镛都在,自那天过后,她不时便会碰上两人,黎育清谨守本分,未与他们有太多交谈,因为他们而挨罚的人不少,不需要她再去凑数。I

  石见黎育清到来,老太爷扬起笑意,热络道:“清儿快过来,见过三皇子和世子爷。”

  话是这样说,黎育清还是先到老太爷跟前问安后,才对着齐镛、齐靳屈膝见礼。

  从她一进门,齐靳的目光便没离开过她身上。

  说不清、道不明这份奇异的感觉,他不明白,不过是个身量未足的小丫头,自己怎么就给摆上了心头?但是她的笑、她的怒、她的冷眼、她的犹豫,就是不时在自己心头翻搅。

  齐靳试着想为自己的心态找出理由,他说:“因为想证实,消极想法无法为她换得平静生活。”

  好吧,这个理由有些薄弱。

  他又说:“我想激得她像那日在黎太傅跟前一般侃侃而谈。”

  那个时候,他并没有见到她的脸,但听着她脆生生的声音,捧爷爷、高抬母亲、说哥哥的优点,像讲故事似的,没有半分谄媚,却说得人心舒畅,有这样口才的女子绝对不笨,可是不笨的她,居然在该决断的时候犹豫了。

  她是个怎样的女子?

  能说出“功名利禄是假的,荣华富贵是假的,唯有真真切切的活着,才是最大的幸福”,能说出“接近皇权是好是坏,难料”,亦能分析即将上场的东宫太子之争的聪明丫头,却又笨得相信,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不求被看重只求平安,明知退让不见得能眵平安度日,却选择时刻提防,不愿主动出手抗敌。

 

上一章 下一章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